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通過視頻方式舉行。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了RCEP協定,意味著全球約三分之壹的經濟體量將形成壹體化大市場。官方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RCEP的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將近30%。
自貿區建設進程始於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領導人,共同發布《啟動談判的聯合聲明》。
商務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從三方面概括協定簽署的意義:RCEP將成為新時期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RCEP將助力我國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RCEP將顯著提升我國自由貿易區網絡“含金量”。
歷經8年的談判,雖然經歷了去年泰國曼谷會議期間印度退出談判這壹波折,但最終結束了全部文本談判以及協定簽署,意味著當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即將形成。不僅僅中國憑借其龐大的制造能力和消費市場勢必成為RECP中最大的受益國,如果RECP順利實施,未來亞太區域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
RCEP的簽署,引發多方反應,首先是關於印度的缺席。事實上,東盟領導人在11月12日曾向印度總理莫迪表示,RCEP仍為印度“保留了開放的大門”。14日,日本首相菅義偉也表示,他希望通過未來印度的參與,擴大“自由和公平的經濟集團”。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亞辛都表示歡迎印度在未來加入RCEP。《海峽時報》11月15日援引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副教授詹姆斯·克拉布特裏(James Crabtree)的話表示,印度決定不加入RCEP,對印度自己來說,也是壹個“歷史性的錯誤”。
另壹方面,澳大利亞強調了RCEP對中澳關系的影響。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部長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表示,他希望RCEP有助於改善中澳之間目前緊張的關系。
而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不在RCEP之內,《紐約時報》11月15日的報道稱,“中國主導的貿易協定簽訂,對美構成挑戰。”英國《金融時報》認為,美國在總統特朗普主導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後,就置身於TPP和RCEP事外。“這就意味著,當亞洲制定自己貿易規則時,歐盟和美國這兩個世界傳統貿易超級大國,都沒有任何發言權。”
新加坡《聯合早報》關註的是,協定簽署後,所有國家必須在兩年內完成本國的批準程序,RCEP才會正式生效,估計20年內逐步消除參與國之間的進口稅,進而改善區域的商品與服務市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