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我们有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一种被尊重,被关怀的感受!——刘素清
很想听李凡德、刘素清夫妇讲他们从前的故事,讲那些经历了岁月的磨练,一幕幕动人是故事。但是我却有一丝失望,与他们的聊天谈话让你感受不到哪怕一丁点传奇,没有我想象的激情,浪漫,惊喜和波折,更多的则是平凡和生活中的细水长流。或许正是 生活中的这些普通故事,才让所有的细节不再平凡,他们夫妻间多年来的默契让我感受到淡淡的人性光辉。

编辑:李先生是什么时候到美国的?
李凡德:我们第1次到美国是1996年,我 们首先到了波士顿,嗯,在波士顿住了不到一年,就是大半年吧。 因为那个时候还在工作,是请假,时间有限,不能待太长时间。一直到2000年退休以后就经常往返于美国。
来到美国以后,从最东边的波士顿搬到最西边的洛杉矶,随后又搬到白卡罗纳纳州,最终就落脚到美国中部的城市丹佛。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
编辑:你们到丹佛大概是哪一年?
李凡德: 2008年。
编辑:你们在美国的东部西部和中部的不同的城市居住过。但是为什么会选择克罗拉多的丹佛呢?
李凡德: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新疆生活和工作了大半辈子,新疆属于干旱的地区。我我们生活的地区呢,不是高原,海拔大约500米。和新疆不同的地方在于,丹佛是高原。被称之以称之为一英里的城市。但和新疆却有共同的特点,气候干旱。雨水很少。一年日照的时间很长,天气晴朗,常常阳光灿烂。和新疆一样,这里有很多杨树,一到春天和初夏,它的花到处飞扬,还有这里的白桦树和榆树和新疆一样,奇妙的是,这里有很多俄罗斯橄榄,这种树啊,在新疆也很多,被称作沙枣而用作防护林。如果单独种植他会形成一棵大树,如果并排种植,它会变成灌木林。俄罗斯橄榄树抗干旱的能力很强,不需要浇水,它依然可以顽强的生长。
编辑:怪不得你们在这里的感觉比较亲切。
李凡德: 是的,这里的环境和新疆比较在很多地方太相似了,因此我们很喜欢这里,居住的时间也最长。
编辑:听李先生的口音啊,好像是四川重庆人,为什么会选择新疆呢?
李凡德:我1960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啊就希望去支援大西北。我是学习地质的,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大西北就去新疆了,新疆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编辑:李先生和夫人是在什么地方认识的?李凡德:是在老家认识的。我们两家住的很近,彼此都认识。我1960年到了新疆,她64年就跟我到新疆去工作和生活了。
编辑: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新疆是一个没有人烟,荒凉的地方。您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到这样的地方,感觉后悔吗?
嗯不后悔。那个时候四川的条件也不怎么好,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也很贫困,生活条件也比较匮乏。而新疆所生产的粮食却支援着全国很多地方,新疆不缺乏粮食,也没有饿死人的现象。在同一个时期,国内的大部分省份都有饿死人的现象。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就因为饿肚子一直想尽办法想来新疆,说是干什么都行。
编辑:新疆应该是您的第二故乡了。您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
李凡德: 是啊,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近40年,比我出生的地方还长,我们的青春都献给了这里。
回想起来我们在美国生活也近20年了,把它称为第三故乡也不为过。也许是人口少的原故,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从历史上看,就是到六十年代30年代期间,美国也经历了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污染问题,像纽约芝加哥的污染也很严重,但是因为注重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环境所遭受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在洛杉矶也生活过,尽管也属于干旱地区,但是无边无际的草原和居民区融合成一个整体,家家户户门前的草坪郁郁葱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当年新疆下雪的日子,过不了两天洁白的雪就变成黑色的,空气中混合着煤灰,外出一会儿鼻孔和衣领也变得黑黑的。而在美国看到这样的环境,心里感觉到真有福气啊。退休以后,似乎唤起了一种新的生命,让我们安心在美国生活。
编辑:李先生夫妇在美国生活了近20年,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切身的体会呢?
李凡德:我们1996年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的时候,第1次感受到什么叫秩序,和印象中的喧闹,无序,不守规矩的习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美国大使馆的排队,和国内其他排队的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第1次入美国海关的时候,我们被那种平和谦让而深深感染。
刘夫人:特别是在医院,我时刻感受到幸福的感觉。这种幸福感是一种被尊重,被关怀的感受。在医院我们看了很多年的病,从医生护士和相关工作人员对我们都非常体贴、他们的关爱让我们在心理上有极大的享受,病似乎都好了一半。
还有在我们这个喜乐中心,专注于对我们这些语言不通的老年人,让我们不仅有亲切感,还有一种大家庭的感觉,特别是生活和健康方面的关怀,比如防老年痴呆的健身操,中心领导不仅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还给予奖励。当然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我们以前不曾想过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像郭太太和张先生,他们丰富了我们在美国的生活。
编辑:李先生平时有什么样的爱好呢?
李凡德:我平时就喜欢读书,同时还写一些文章。那么多年来也积累了一些诗歌,大约有五六百首吧,大部分是有感而发的。当然还有一些有关美国中国,台湾的一些评论文章。他们大部分收集在另一本叫'“旅美散记〞的书里面。我还抽时间写作了一部自传体的著作,作品的名称叫儿女当自强,回顾了我的一生。
编辑:在这部书里边,你有谈过夫人吗?
李凡德: 当然有啊!
编辑:有没有谈过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李凡德:这方面很少谈过,主要是担心儿女笑话。
在美国我们没有孤独的感觉,自认为很充实,书法和写作一直伴随着我,就像老伴一直伴随着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