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醫學獎】解釋細胞與氧氣關係 開啟治療貧血及癌症新方向。
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由三位學者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共同獲得。他們的發現協助解釋了細胞感知氧氣的完整機制,開啟治療貧血及癌症新方向。氧氣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東西,科學家知道細胞需要氧氣,但並不太了解細胞獲得氧氣後,更詳細的作用機理。如人類知道細胞會製造酵素,把氧氣和營養化做能源,也知道細胞在缺氧狀況下會發動應對機制,但中間還有很多謎團未解開。這項發現不但讓人類成功解釋了細胞如何因應氧氣環境調節身體,也發現令癌細胞生長的重要元素───氧氣,是如何得來的。希佩爾-林道綜合症就是因為VHL基因突變,無法控制HIF水平,令細胞一直以為氧氣不足,產生EPO帶來大量氧氣,不斷促進癌細胞生長。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脫貧專家獲殊榮。如何減少輕世界上的貧困?經濟學家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杜芙洛(Esther Duflo)和克里莫(Michael Kremer)一直為此尋找答案。為此他們榮獲2019年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週一(10月14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印度裔美國學者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出生於法國的杜芙洛(Esther Duflo)和美國學者克里莫(Michael Kremer)。
三位學者因致力於減輕全球貧困的研究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經濟獎。諾獎委員會在宣布三人獲獎的理由時說:"本年度獲獎者的研究顯著提高了我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
三位獲獎者均在美國大學任教。巴納吉和杜芙洛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克里莫任教於哈佛大學。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唯一一項不是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獎項。它是自1960年代末以來主要由瑞典國家銀行資助的一個獎項。嚴格的說,並非是傳統的諾貝爾獎。
自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迄今為止獲獎者中只有一位德國人。 25年前,波恩的科學家塞爾滕(Reinhard Selten)與納什(John Nash)和哈桑尼(John Harsanyi)因對非合作博弈理論的開創性貢獻,共同獲得該獎項。獲得該獎項最多的是美國人,也包括在杜芙洛之前獲得諾貝爾經濟獎的那位女性--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教授。
杜芙洛是迄今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72年出生於巴黎的她,也是有史以來獲得該獎項的第二位女性。杜芙洛說,在經濟學領域,女性並不總是受到歡迎。她希望她的成功將"激勵更多的女性繼續工作,促使更多的男人對女性給予應有的尊重"。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哈邁德 化解與鄰國逾20年恩仇倡「愛更重要」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0月11日正式出爐,43歲的埃塞俄比亞總理艾哈邁德(Abiy Ahmed)擊敗眾多對手成功折桂。雖然很多人都未聽過這位總理的名字,但他對當地和平的貢獻甚大,上任總理至今才1年半,已經一手終結埃塞俄比亞與鄰國厄立特里亞(Eritrea)逾20年的互相敵視,他高呼「打破圍牆,築起橋樑」,又指「比起坦克和導彈等現代武器,愛更重要。愛可以贏人心。」他曾因推動種族改革遭反對者試圖暗殺,但並未倒下,並憑藉拋開舊仇的襟懷,成功奪得和平獎。
與厄立特里亞「破冰」化解逾20年恩怨
這位總理更重要的功績,是結束埃塞俄比亞與鄰國厄立特里亞長年對立的局面。艾哈邁德的口號是「打破圍牆,築起橋樑」(Break the wall, Build a bridge)。他又曾表示,現在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之間,已沒有邊界。“這條邊界線今天已經消失不見,展現真正的愛......比起坦克和導彈等現代武器,愛更重要。愛可以贏人心”。
半島電視台稱,這位總理上任以來,當地出現過3次未遂政變,可能預視改革努力遭到嚴重抵制的跡象,這些也將成為這位和平獎新得主在未來的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