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 9月12日,台灣首富郭台銘退出國民黨,外界譁然。此前國民黨大老各種勸解、甚至傳出前總統馬英九「流淚慰留」,都沒有阻止郭台銘退黨的腳步。
正當大家以為2020年大選「三角督」戰局底定,而郭台銘出來勢必會分去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一部分「經濟藍」選票之際,上周一(9月16日),郭台銘在深夜發表聲明宣布不參與連署競選總統,差不多同一時間,高齡75歲的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跳出來宣布接受「獨派」政黨推薦登記參選,使得這次大選的戰局再上演一波小高潮。
「不是因為任何人的勸說與影響,而是因為我再三思考之後,希望讓社會在關注國家領導人的選擇時,能夠回歸理性思考與政策層面的討論,於是,我決定不參與2020連署競選總統。」郭台銘這個聲明一出,國民黨即表示不會對這個「昔日榮譽黨員」祭出黨紀處分,韓國瑜則表示期望拜訪郭台銘,爭取獲得他的支持。
2020年台灣大選雖回歸藍綠對決,但此次的藍綠對決不同於以往,因為過去的台灣選舉沒有出現過一下竄出韓國瑜、一下竄出郭台銘的情況——別忘記在2018年年底時,最有機會代表國民黨出征的還是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台灣確實出現了反傳統藍綠菁英、反建制的情況,而藍綠都還抱着僥倖,期望選民「含淚投票」,長此以往,台灣選民真可能如烏克蘭那樣,含淚投出一位徹頭徹尾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在選舉政治裏,眾人各有盤算,目不暇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