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 美國將於8月2日宣布正式退出中導條約,此前一直指責莫斯科方面多年來違反該協議。法新社指出,本次美方退出,為“新的軍備競賽開啟大門,而本次軍備競賽的靶子瞄準俄羅斯和中國”。
今年2月1日,美國開啟撤出中導條約的系列程序,若想從這項冷戰時期的雙邊協議當中抽身,需要耗時6個月。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日前表示,“中導條約曾經對美國有用,但如果不是雙方一起遵守,就無法進行:美國將遵守其一切義務直到8月2日,之後美國將會按照自身利益行事”。俄羅斯方面,總統普京7月3日批准了該國亦終止參與該條約。這項條約曾經通過禁止使用一系列射程500-5500公里的導彈,使部署在歐洲的美國潘興導彈以及俄羅斯的SS20導彈得以銷毀。
美俄兩國相繼宣布不會再遵守該條約,引發了歐洲的擔憂。美國已經承諾不會在歐洲部署新的核導,但沒有承諾不會部署常規武器。雖則如此,北約依舊官方贊成了美方立場,稱按照“西方觀點俄羅斯的9M729導彈違反了該協議”。俄羅斯則否認這一指控,稱該導彈射程頂多480公里。
按照美國國防部前任部長阿什-卡爾特的說法,其實中導條約的作廢對美國有利:“從軍事角度,而非政治角度來看,事情並不糟糕,美國可以從此使用'快速常規打擊'了”。這也有利於遏制中國在亞洲的軍事崛起。卡爾特解釋道:“中國大部分的武器由中程導彈構成,美國需要確保的是,如果很不幸兩國發生衝突,美國要擁有同等的軍事能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托馬斯-麥肯則認為,“美國現在需要在太平洋諸島和盟國領土上部署中程常規導彈,以此抗衡北京在該海域崛起的軍事力量...現在是時候扭轉局勢了,面對中國的攻擊性,這些武器可以讓中國人打消想法”。
在此情勢下,美國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另起爐灶並不意外,連憂慮俄羅斯部署飛彈的歐洲盟友也在某個程度上支持美國,例如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2018年11月7日表示,設計一套涵蓋新興武器系統與中國的裁軍規範,具有迫切性。
特朗普在解釋為什麼美國要退約時說:“如果俄羅斯在做這件事,如果中國在做這件事,而我們還在遵守這一協定,那是不能接受的。”
30年前只有美國和蘇聯簽署了相關禁武協議,間接使得中國成了冷戰結束後全球唯一能不受約束且有能力大力研發此類導彈的國家。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對美國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資源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