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世界產 —薩夫蘭博盧城



薩夫蘭博盧城位於土耳其卡拉比克省, 是土耳其工業時代前最具代表性的古城, 1994 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 名錄》。

隨著 13 世紀到 20 世紀初鐵路的出現, 薩夫蘭博盧便一直是東西貿易線上的一個重 要驛站。它的老清真寺和老浴室建於 1322 年。在 17 世紀它的建築影響了奧斯曼帝國 大片地區的城市發展。

薩夫蘭博盧,是位於土耳其安納托利亞中 部的城鎮,離首都安卡拉約兩百公里。薩 夫蘭博盧佔地面積約 1000 平方公里,海拔 485 米。薩夫蘭博盧,又叫番紅花城,番紅 花城名稱源自於番紅花以及希臘文 polis(城 邦)。番紅花別名藏紅花、西紅花,是一種 鳶尾科番紅花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紅花 是西南亞原生種,但由希臘人最先開始人工 栽培(具體栽培時間不詳)。主要分佈在歐洲、 地中海及中亞等地,明朝時傳入中國,《本 草綱目》將它列入藥物之類,是一種常見的 香料,也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具有強大的 生理活性,其柱頭在亞洲和歐洲作為藥用, 有鎮靜、祛痰、解痙作用,用於胃病、調經、 麻疹、發熱、黃膽、肝脾腫大等的治療。番 紅花其辛辣的金色柱頭很名貴,用於食品調 味和上色,又用作染料。 《聖經·雅歌》第 4 章第 14 節中提到一些香草時包括番紅花, 古代印度蒸餾番紅花柱頭得到一種金色水溶 性布匹染料。在釋迦牟尼去世後,其弟子以 番紅花為他們法衣的正式顏色。在幾種文化 中,王室服裝均用這種染料染色。在希臘和 羅馬,番紅花作為香料撒在會堂、宮廷、劇 場和浴室。


薩夫蘭博盧在 17 世紀時期是番紅花的貿 易以及種植中心,至今番紅花仍在薩夫蘭博 盧以東 22 公里的村落種植。老薩夫蘭博盧 城區的奧斯曼時期的房屋和建築都被完整的 保留下來,包括私人博物館、清真寺、墓園、 歷史噴泉、土耳其浴、鐘塔、日晷以及數以百計的房屋。

薩夫蘭博盧城從公元 13 世紀開始至鐵路 出現的 20 世紀初期為止,一直為主要東西 貿易路線上之重要驛站。公元前 1 世紀時, 偉大的米特拉達悌國王治理著帕夫拉高尼 亞。不久,即公元前 63 年,羅馬人吞併了 這一地區,並在今天薩夫蘭博盧市區遺址附 近建起了一座神廟。 11 世紀土耳其人佔領 後,薩夫蘭博盧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經過 拜占庭的短暫統治後,土耳其人重新佔領該 城。城市自此得以擴大。因黑海岸邊的錫 諾普港日益重要,薩夫蘭博盧也隨之成為 聯繫歐洲與黑海以東地區商隊路途的中轉 站。城內建起了清真寺、浴室和蘇里曼帕夏 (Süleyman Pasha )學院。奧斯曼帝國初 興時期,從 1451 年至 1566 年這一期間, 薩夫蘭博盧在 1461 年進入其版圖。 17 世紀城市發展到達鼎盛。旅行者出資贊助建成的中心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商品門 類日見齊全。城中建起了辛西(Cinci)旅 館和兩座清真寺。

隨著鐵路和新型商業機構的出現,薩夫蘭博盧結束了長期繁榮的時代。 薩夫蘭博盧的城市佈局使人想起了土耳其工業時代前的情形,因地就勢鋪砌的街道蜿 蜒曲折,使視野更加寬闊,概括地講,城市 總體佈局反映出城市隨經濟不斷發展而完善的過程。

市內截然不同的三個區域顯示了土耳其傳 統中的不同方面。鱗次櫛比的店鋪和手藝作坊組成了集市區、集生活工作功能於一身的 古老的非穆斯林住宅區以及帶葡萄園的度夏住宅。最古舊的房屋是木料與粘土、磚瓦、 石料的混合搭建結構,一樓界面不設窗戶, 而在二樓開一扇寬大突出的窗戶以提供寬廣 視野。聳立於城中之老清真寺、古浴場以及 蘇里曼帕夏學院均建於公元 1322 年。在 17 世紀的黃金時代,薩夫蘭博盧城之建築對奧 圖曼帝國的城市發展有相當深遠之影響。許 多擁有幾百年曆史的傳統木造民房至今仍矗 立城中,為這座美麗的城市更添幾分古意。 薩夫蘭博盧的城市建築“為公共和私人建築 樹立了一個典範”,並且影響到“奧斯曼帝國 的大片地區”。薩夫蘭博盧的原有城市佈局 和建築,是歐洲和東方之間商隊貿易往來的 反映,保留得相當完善。

薩夫蘭博盧的城市佈局使人想起了土耳其 工業時代前的情形,因地就勢鋪砌的街道蜿 蜒曲折,使視野更加寬闊,概括地講,城市 總體佈局反映出城市隨經濟不斷發展而完善 的過程。

3 views
  • Facebook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