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國學者談國家發展:減少國際對抗 以德服人

上海社科院院長張道根針對疫情下的中國未來發展發表文章指出,在做好因應美國全面遏制的長期準備下,中國要盡可能減少國際對抗衝突,更好地維護和平安寧,「擱置分歧、以德服人」。

張道根並直指,中國的經濟核心競爭力不強,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更大。而經濟核心競爭力不行的兩大原因,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二是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不力。

上觀新聞報導,張道根日前針對「疫情影響下的世界形勢和中國發展」撰文,分析中國的因應之道,並在6月25日發表,提及上述內容。文章指出,面對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中國了要集中力量穩住經濟基本盤外,還要做好因應美國全面遏制的長期準備。這是一場「考驗中國智慧、韌性、能力的持久戰」。張道根對此表示,中國要盡可能減少國際對抗衝突,堅定維護和平發展。讓中國人民生活好起來,需要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今天的中國,比中共剛建政及1990年代更強、更有能力,因此要更好地維護和平安寧,「擱置分歧、以德服人」。

他指出,中國雖身為大國,但現有開放程度還不夠,開放潛力、開放空間依然很大。要透過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開放,擴大國際合作交往,爭取與更多國家擴大經濟貿易投資往來。

張道根說,加速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也是一大重點。中國雖然工業體系完整,產業結構體系健全,但大而不強,經濟核心競爭力不強。隨著全球經濟分工協作體系朝區域性內向收縮,核心競爭力不行,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更大。

他提到,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不行,主要有2大原因。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二是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不力。而關鍵是「體制機制問題」。中國不缺錢,不缺各種扶持政策,科技研發的錢、物資源不少,但很多錢都變成論文。而花了大錢的論文、研究成果,卻再也變不成錢了。

張道根指出,中國科技創新的水平不高,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太少,很多關鍵技術、關鍵裝備、關鍵材料、關鍵零組件仍受制於人。即使許多高技術企業,也還高度依賴已開發國家的高科技。

他說,中國金融結構與金融體制越來越偏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和虛擬化嚴重。金融是國民經濟血脈,是大國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卻恰恰是中國的弱項。當實體經濟利潤越來越薄時,許多企業都淪為給銀行打工。而金融的本性是「玩轉錢」,金融的最大危險是「只玩轉錢」。

4 views
  • Facebook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